
今年2月,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,有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要突破的“五大重點”之一,是使“職教高考”成為高職招生主渠道,以有效緩解中考分流壓力和教育焦慮。
職教高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職業教育大改革、大發展的重要成果和標志性大動作。從教育部的表態可以看出,職教高考被寄予厚望。中央希望推動建立省級統籌、綜合評價、多元錄取的“職教高考”制度,改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”的情況,成為上大學的另一條“賽道”。
何為職教高考?何人可以參考?
職教高考制度是與普通教育高考制度具有同等功能的考試招生制度。建立職教高考制度,旨在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,全面構建中等職業教育、?坡殬I教育、本科職業教育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,打破普通高考的獨木橋格局,形成職教、普教并行的高考雙車道。
如山東探索實施春季高考制度,2022年將其升級為職教高考,實施效果良好,該省通過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:1變為4:1,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%。
職校要有底氣和志氣:
職校生一樣擁有出頭日
事實上,我國的職業教育、職業學校也已經走在了發展的快車道上。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:“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加快推進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建設,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。”據統計,當前,我國有1.13萬所職業院校、3088萬名在校生,在現代制造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多領域,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%以上來自職業院校。國務院也印發了“職教20條”,提出兩年內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,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等。兩個多月前,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: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,職業教育前途廣闊、大有可為。
但是,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職校的底氣不是空穴來風,也不單靠國家打氣,她更須嚴格自律、去蕪存菁:
第一,職校必須堅持市場導向,摒棄那種“求大求全”的“面子”思維。培養學生以“能就業”“就好業”為第一目標,化繁為簡,精準著力。
第二,職校必須堅持“精品”思維,不以考分論英雄,而以技能為追求,讓每一門課都過硬,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,堅持寬進嚴出,以嚴格的訓練為自己贏得長遠的榮譽。
第三,在此兩點基礎上,堅持校企合作,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,為畢業生提供必要的服務和保障。
如此,職校在我國的中高等教育體系中才可昂首挺立。從長遠來看,公眾才會逐漸放棄他們之前的不當成見,將職校與大學平等對待。畢竟,“不管白貓黑貓,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”,不管大學職校,能給學生出彩人生機會的就是好學校,而這才是當今職校要漲的志氣。